从普通的小店员到年薪百万的上市公司总经理,从交不起学费的农村穷孩子到身家千万的成功人士,刘景崇前30几年的人生励志又精彩。
老板器重信任、生活富足安康、婚姻幸福美满,他拥有的一切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本来这样的人生不会有什么波折,然而他的世界陡然因一本书改变,前途、财富、地位甚至是妻儿,在他心里都成了过眼云烟。
他不顾众人苦苦相劝,执意抛下尘世间的一切,走进了终南山隐身修行,最后剃发出家。
是一本怎样的书会有如此魔力,竟然完全颠覆了一个成功人士的一生,他遁入空门的背后到底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呢?


1976年出生的刘景崇,老家在广东新化县的偏远农村,和很多想改变命运的寒门子弟一样,靠读书跳出农门是他懂事后最初的梦想。
因此,自从背起书包进入校园后,刘景崇就特别勤奋刻苦,他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然而每次看到父母因经济压力愁眉不展的样子,他就觉得上学是件奢侈的事,自己帮不了父母只顾埋头学习是一种罪过。
念完初中后,他不忍心再让父母为他的学费操心,只得带着深深的遗憾地离开了校园,回到家中帮父母干农活,有时侯也去村外打点零工补贴家用。
18岁那年,刘景崇认为是时候该到外面去闯一闯了,于是他揣着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一点路费来到了佛山,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帮家里打破贫穷的枷锁。
不过现实依然很残酷,由于没有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刘景崇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眼看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他的心也越来越慌。
那段日子,他睡过公园也钻过桥洞,甚至为了省钱有时候一天只敢吃一顿饭,幸好快要弹尽粮绝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一份服装销售的工作。
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营业员,如果想干好里面要学的门道可不少,刘景崇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头,眼界也高。
所以,他对自己说,走在前面的人总是可以先得到机会,就算只是个最普通的店员也一定要做到最好。

新手上岗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刘景崇除了虚心向同事们请教以外,工作中还细心观察,认真揣摩顾客的心理,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销售经验。
虽然早就离开了学校,但他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他还利用休息时间看了许多和营销有关的书籍。
天资聪慧再加上勤奋努力,刘景崇很快就崭露出了头角,销售业绩月月领先,一步步从小店员上升为店长、销售主管。
优秀的员工总是备受老板赏识,刘景崇30岁的时候,就已经坐到了公司总经理的位置,年薪达到了二十多万。
同时,在而立之年,他还完成了人生的另一件大事,和自己心仪的姑娘组成了新的家庭,当初孤身来到城市时的梦想一个个都变成了现实。
结婚后,为了让妻儿过上更好的生活,刘景崇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事业上,工作之余还利用手中积攒下来的钱作各种投资,而此时老天也似乎格外眷顾于他。


上班的公司上市成功,他的收入也因此大幅提升,一年下来,各种奖金、分红再加上年薪差不多有一百来万。
老板也格外器重他,不仅把他视为了工作中的得力干将,而且还把他当作了可以信任的朋友,邀请他一起合开礼品公司。
凭借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资源,礼品公司一成立就生意兴隆,第一年的纯利润高达500多万。
此时,刘景崇的人生到达了巅峰,年薪百万、千万身家、美眷娇儿,他也因此成了很多人羡慕的人生赢家,不过光鲜亮丽之后的付出却少有人能看到。
刘景崇在公司主要负责的是生产和销售,为了把业绩做上去,应酬是他必不可少的工作,穿梭在一场又一场的酒局中,让他的工作和生活完全失去了该有的界线。
要笑着去见那些不想见的人,还要故作轻松地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刘景崇经常觉得自己是个戴上了面具的假面人,不能坦坦荡荡地做自己,他的心也特别疲惫。
更让人忧心的是,由于长期的作息不规律和酒精的刺激,刘景崇的身体严重透支,胃病、肝肾受损,健康状况也亮起了红灯。

有时候带着醉意走在深夜回家的路上,刘景崇感觉特别迷茫,他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为什么当初追寻的都得到了,现在却越来越不开心了,难道以后人生的路还要继续这样走下去吗?
这些困惑时常纠结于心,却始终无法找到答案,直到2010年的一次旅游途,他终于醍醐灌顶,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刘景崇喜欢旅游,每年完成了公司交给他的销售指标后,多出的时间他就天南地北地到处跑,既是开阔眼界也是放松心情。
2010年8月,他和几个朋友驾车前往西藏旅游,在途经青海时与另一辆车子相撞,虽然人没事但车子却发动不了了。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在附近的旅馆里停留了一个多星期,闲来无事,喜爱阅读的刘景崇便到处找书看。
正巧一本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著的书深深吸引他了,书中有关终南山以及山中隐行修道士生活的描述更是让刘景崇对此向往不已。
放下尘世的俗念,在崇山之中修身养性,回归人性最本真的初心,这才是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刘景崇多年的困惑似乎都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此后,亲自到终南山去看看成了他心心念念的事,不过由于各种繁杂事务缠身,他的这个心愿被一拖再拖。


2012年12月,刘景崇的终南山之行终于得以实现,当时公司需要拍摄一部有关道医和中医题材的记录片,刘景崇一下子想到了终南山,于是带着摄影师直奔那里而去。
虽然最后纪录片因种种原因没拍成,但刘景崇却觉得这一趟终南山之行太值得了,他有缘认识了终南草堂的创始人张剑峰,俩人品茗论道,相谈甚欢。
他和来自于天南地北的道友,在终南草堂亲身体验了一段隐身修行的生活,每天和他们一起禅坐沉思、静看群山,日出而起、日落而息。
大家轮流烧柴做饭,吃的是最普通的米面,自己种的蔬菜也只有最简单的油盐调味,但张景崇却吃得格外香甜。
在山上的这段日子,无需戴着假面和任何人应酬,心中也无任何求之不得的物欲之苦,张景崇觉得这是自己这辈子过得最轻松自在的时光。
两个月后,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终南山,生活重新回归到了以前的状态,然而他的心却无法再回到原来的位置。
张景崇发觉从终南山归来后,自己似乎已经融不进现实生活中去了,每天所面对的一切都让他心生倦怠,没办法集中精力工作,更不愿再面对那些推杯换盏的应酬。

这样的状态让张景崇十分痛苦,经历了半年的内心挣扎后,他终于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辞去工作再上终南山隐身修行。
放弃年薪百万的高职,孤身一人去深山之中过清心寡欲的生活,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公司同事,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的想法,有人甚至直接说他这是发神经。
父母和妻子流着泪劝他,不要再胡思乱想了,现在的日子这么好,别人都羡慕不来,你随随便便就要放弃这一切,这世上可没有后悔药卖。
老板也舍不得失去这个工作中的左膀右臂,再三恳请他留下,并说如果是觉得压力太大累了,可以先休息一段时间调整好状态再来上班。
为了挽留住他,老板还拿出了十二分的诚意,听说他是想去终南草堂修行,老板自己出资100多万元,在广东帽峰山上仿造终南草堂,修建了一所“草堂下院”,专门供他修行之用。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打动刘景崇的心,他不顾身边所有人的反对,在2013年9月,再次住进了终南山上的终南草堂,这一次他在这里修行了6个月,一直没有下过山。


远离尘世的张景崇一身灰色长袍,布鞋布帽,在终南山上潜心修行,每天除了打坐、静思、看书、练字之外,还学会了劈柴种菜种粮食,基本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虽然每个月他都会收到妻子或是朋友寄过来的两三千块钱,但除了偶尔买点香菇和日用品外,这些钱基本上放在那里没动过。
从前的张景崇老是想着要住更大的房子,过更好的生活, 所以想方设法拼命挣钱,但不管怎么努力钱却总是不够花,现在停下来了,钱倒真成了无处可花的身外之物。
他不由得感慨,钱够不够用真的不是由生活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内心决定的,当人跳出了物欲的追求,就不会终日在一个圆圈里不停地转,却永远都找不到出口在哪里。
修行的日子过得极其简单,不刷手机没有钟表,全靠太阳的位置安排一天的作息。
张景崇每天只在上午11点钟左右吃一顿饭,除了面条或米饭外,就是山泉水煮出来的蔬菜,他觉得这些简单的饭食吃进肚子里比以前酒桌上的大鱼大肉舒服多了。

晚上大多数的时间是坐在蒲团上静思,一般十点钟左右就会入眠,说来也奇怪,自从来到终南山后,以前经常在床上辗转难眠的他竟然一挨枕头就睡着。
不知不觉中,胃疼、失眠、肩颈疼这些曾让他不堪其扰的痛苦消失不见了,内心的焦虑不安、患得患失也被安宁淡泊、静若止水替代了。
这一切的变化都让刘景崇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不问红尘的修行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即使是得不到亲人的理解,也一定要继续走下去。
在此期间,他又结识了另一位高人安徽含山褒禅寺的住持绍云大师,刘景崇觉得和慈眉善目的绍云大师颇有缘份,便提出了想去褒禅寺剃度出家的想法。
不过,绍云大师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让他三思之后再作决定,刘景崇觉得这是自己迟早要走的一条路,于是2014年4月下山去了却身外之事。
刘景崇向妻子提出了离婚,虽然妻子早有预感会有这么一天,但真正面对时,她还是有太多不舍和伤心,分别的那一刻,她流泪对刘景崇说了一句“但愿无来生”。
2015年,刘景崇终于如愿在褒禅寺剃发出家,被赐法号继慧。从此,刘景崇穿上僧袍不再过问世事,每日在寺庙里听师傅讲佛法,焚香叩拜,诵经参禅。

如今过去多年,刘景崇依然是褒禅寺中一个虔诚向佛的僧人,他的父母早已理解了他遁入空门的决定,刘景崇心中最后的一点不安也得以了释怀。
刘景崇当年出家一事曾在媒体上引发过激烈的讨论,不过有的事始终争不出是非对错,只不过是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对人生有怎样的领悟就会走出怎样的路,尊重每一种人生选择,君子和而不同,这既是对他人最大的善意也是最好的尊重。